每年春夏交替时期,家长们总会特别关注孩子是否出现发热、起疹子等症状。这往往与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病毒性感染有关——手足口症。
尽管大多数病例较为轻微,但早期识别症状并采取适当护理,是预防并发症及防止传染扩散的关键。那我们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在初期就感染了手足口症呢?
什么是手足口症?
手足口症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的病毒性传染病,最常见的致病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(Coxsackievirus 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71)。顾名思义,其典型症状往往出现在手、脚和口腔部位。
但在感染初期,症状往往并不明显,这也是很多家长容易错过“最佳观察期”的原因。
手足口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?
以下是手足口症在发病初期最常见的几个信号:
1. 发热
- 通常为低至中度发烧(37.5°C~39°C)
- 有些孩子也可能出现发冷或易怒的表现
- 发热通常在其他症状出现前1至2天发生
2. 食欲下降
- 孩子表现出不爱吃东西或拒绝进食
- 主要原因可能是口腔内部开始出现不适(但尚未形成可见溃疡)
3. 精神倦怠或嗜睡
- 孩子变得特别安静、嗜睡或容易发脾气
- 有时也伴随轻度头痛或肌肉酸痛
4. 口腔疼痛或流涎增加
- 有些孩子会频繁咀嚼口腔内部,因为感到刺激或瘙痒
- 若出现频繁流口水,也可能是口腔内部开始形成红斑或水泡的前兆
下一阶段可能出现什么?
如果进入进展期,通常在感染后1至2天内会发展出:
- 口腔溃疡:常见于舌头、上颚或颊部,呈圆形或椭圆形,疼痛明显
- 手、足、臀部或膝盖起疹子:通常为小红点或水泡,不痒但可能疼
- 喉咙红肿:伴随说话困难或吞咽疼痛
何时应就医?
虽然手足口症多数为轻症且可自愈,但以下情形应引起注意:
- 持续高烧超过3天
- 出现嗜睡、呕吐或抽搐
- 脱水征兆(如无尿、干嘴唇、哭泣无泪)
- 步态不稳或四肢颤抖(可能是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警示)
小结
很多家长将发烧或不吃饭误认为是“感冒前兆”,但这些恰恰可能是手足口症发病的早期信号。若孩子在流行季节中出现发热、不适与轻度口腔症状,建议尽早关注、就医和隔离观察,以减少传播风险。